每一个结婚生子的女人都要扮演三个角色:女儿、妻子、母亲。
每一个结婚生子的女人都要扮演三个角色:女儿、妻子、母亲。
橙子妈有时是求关注的“小罗莉”,有时是唠叨的“唐僧”,有时是与老公和女儿争吵的泼妇,却很难是一个心智成熟、情绪稳定的妻子或母亲。这样的角色混乱状态,不仅让她的夫妻关系恶化,也让女儿“问题”频出。因为童年时经历的心理创伤和未被满足的心理空洞,让她很难走出童年时的女儿角色,因此也不能够很好地进入妻子和母亲的角色里。
?01
橙子是在老妈的连哄带拽下来到我的心理咨询室的。最初打电话求助的是秋子妈,她说橙子非常逆反,情绪波动大,动辄就对她发脾气,她希望我能够帮助女儿做一下心理疏导。但是橙子见到我的第一句话就是:“我没病,我妈才有病,你给她治治吧!”橙子妈立即与女儿争辩,母女俩当场互掐起来。
我不动声色地观战,并不上去劝阻。心中暗想:“这是多么难得的现场观摩母女互动的机会啊!”妈妈指责女儿:“你天天不操心学习,成绩烂得掉渣,除了会给我犟嘴,你还会干啥?我这不是为你好吗?”橙子冷眼白了一眼老妈,说:“你动不动就说为我好,我就是不承你这个情!拜托,你还是找找自己的问题吧!”说完,就气呼呼地坐在门口的沙发上,一副随时逃离的姿势。
橙子妈把目光投向我。我决定和橙子单独谈谈,便对橙子妈使了个眼色,让她到外面的房间。我缓步上前,温和地对橙子说:“你既然来了,何不给妈妈个顺水人情呢。何况我也感觉到你心里压抑了很多委屈,我愿意倾听你,并且绝对为你保密。”橙子忽闪着美丽的大眼睛,打量我一番,看到我一脸的真诚,便点头应允。
02
橙子正值豆蔻年华,在市重点中学上高一。
她单刀直入地疯狂吐槽老妈的各种“虐心事”:“我妈特别烦人,有时候她就是个长不大的小罗莉,动不动就哭哭啼啼地求关注;有时候她就是个念起‘紧箍咒’来没完没了的唐僧,只要哪儿不如她的意,她就唠叨得上天入地、要死要活;有时候她就是个泼妇,和我爸吵,也和我吵,动不动就上演‘一哭二闹三上吊’的戏码。”橙子条分缕析地数落着妈妈的烦人事,如竹筒倒豆一般,说得行如流水,根本不用思考的。
“你能说得具体些吗?”我适时使用具体化技术,把橙子的情绪带入更深层次。
“老师,我给您描述几个场景吧:例如我放学回家,心里很烦,想看会儿电视放松一下,我妈就非让我去做作业。我不理她,我妈就来夺遥控器,我偏不给她,结果她上来就要打我,我气得把遥控器摔在了地上。我妈当场就炸了,大哭了起来,说我非要把她气死不可。天地良心,我可不是故意气她的,是她不想让我好过啊!”
“我妈爱唠叨,我爸听烦了就躲在外面不回家。我妈打电话我爸也不接,我打电话我爸就接。所以,只要我爸妈一吵架,我爸就‘玩消失’,我妈就会一把鼻涕一把泪地向我诉苦。我听得耳朵都快起茧子了,实在扛不住,就打电话让老爸回来。说实在,我从心里也挺可怜我爸的,回来就要面对我妈的各种盘问和哭闹。”
“最近我爸妈争吵又升级了,我家经常战火纷飞,从来没有消停过。他俩三天两头吵架,听我妈的话音是我爸在外面找女人了。因为这事儿,我妈玩尽了各种虐心把戏,自打耳光、头撞墙、割腕、用刀威胁我爸。但是只要我爸三句好话一哄,她立马又偃旗息鼓,甚至又能与我爸有说有笑,相伴同行,家里的氛围忽然间又变得风和日丽了。我足出不户,就能天天在家里看各种虐心和梦幻大片。唉,这大人的事儿,我也看不懂,我早就烦透了我爸妈这种阴晴不定的状态。”
“有一次,我跟我爸开玩笑说:‘你咋娶了我妈这样的女人,要不你们离婚吧,再给我找个贤惠的妈。’我爸说:‘还不是为了给你一个完整的家?我是舍不得让你受委屈才这样委曲求全的!’。老师,您说我冤不冤啊,被他们虐成这样,他们竟然都说是为我好,我还得承他们的情!
“总之,我觉得我妈就像个小孩子,没有个正性子,和她在一起生活很累!”
橙子说起话来伶牙利齿,逻辑严谨,条理清晰,深刻犀利,加上她举重若轻、淡定从容的气度,让我不得不对这个00后女孩心生惊叹。
橙子说,在家里从来没人像我这样投入而专注地倾听她说话,因此那天她说得酣畅淋漓、轻松自在。
03
从她反馈的情况看,问题的确不在于橙子,而是出在她的妈妈黄女士身上。退行性、情绪化行为是黄女士的典型特征,她的心智可能固着在幼儿时期。因此,接下来,我便把橙子妈作为咨询对象。
当然,黄女士并不容易接受自己作为咨询对象的事实。她迫不及待地向我诉说她在家庭如何辛苦付出,对女儿和老公如何无微不至地关心;控诉女儿如何不听话、不懂事,老公如何在外面花心、伤害她。总之,在她眼里,她是个付出者和受害者,而女儿和老公却是不知好歹的“白眼狼”,从来不体谅她的艰辛。
为了改变黄女士这个认知,我让黄女士和女儿进行角色交换。橙子很快进入妈妈的角色,把平时妈妈对她的指责、对爸爸的抱怨、哭闹的状态表演得惟妙惟肖。而黄女士在女儿的角色里,也感受到了那种压抑、愤怒、无奈和无助的情绪。之后,我用一把空椅子代表橙子,让橙子重新进入妈妈的角色表达情绪,而让黄女士站出来“镜观”。
黄女士看后似乎心有所悟,随即泪流满面,捂住脸嘤嘤地哭了起来,那样子很像一个受委屈的小女孩。
我问黄女士:“你看到了什么?那时候的你几岁了?”
黄女士哭得更加悲痛,情绪反应非常剧烈。我和秋子屏息等待。五六分钟过后,黄女士的情绪逐渐平静下来。我走过去问她:“你刚才想到了什么?”
黄女士说,她想到了小时候被姐姐们孤立,被小伙伴们欺负,被爸妈追着打。唯一能给她保护就是哥哥,可是哥哥却在一次车祸中不幸去世了。黄女士说着说着又抑制不住地痛哭起来。
我给黄女士一个抱枕,让她把抱枕当作小时候的自己,紧紧地抱在怀里。然后,我播放了一段摇篮曲,按灭了灯光,告诉她:“你可以在这里尽情哭,尽情地倾诉所有的委屈。你可以对小时候的自己说话,说你这一路走来不容易。告诉小时候的自己,你已经长大了,有能够保护自己了,不会再让自己受委屈了!”。
黄女士很快在我的引导下退行到了幼儿状态,哭诉她在小时候不受周围关注、没有得到父母疼爱的伤心往事,更回忆起哥哥给她的温暖和保护,以及失去哥哥之后的痛心。
我引导她与哥哥进行告别,在她内心真正接受了哥哥离世的现实之后,她的语气开始变得缓慢而有力,思绪也变得清晰有序了。她又重新回到了成人的角色里,她意识到自己已经为人妻为人母了,她开始对小时候的自己道谢和道别,她说以后会善待自己和家人。
最后,我让黄女士和女儿重新回到自己的角色里进行沟通。橙子理解了妈妈幼年时遭受的创伤和痛苦,黄女士也理解了橙子的情绪反应。母女俩真诚地相互道歉,紧紧地拥抱在一起。
04?
这场我在咨询室里导演的心理剧成为黄女士心灵成长的起点,从此她非常配合地进行心理咨询。通过多次的交谈和心理疏导,她终于解开了诸多让她痛苦不己的心理困惑。
当黄女士看到女儿不学习时就会非常焦虑,是因为她把女儿当作小时候的自己,小时候因为学习没有姐姐好,总是被妈妈嫌弃,被姐姐孤立,她怕女儿也经历那样的孤独。
当她与女儿吵架时,她似乎也看到小时候那个倔强的、被爸爸追着打的自己。其实,那时候她对自己非常不满意,为自己的不懂事和倔强感到生气,真想狠狠地揍她一顿。而女儿正是给她提供了这个实现潜意识愿望的机会。
黄女士对老公更是充满复杂的情绪,因为她对老公投射了不同的角色需求。她小时候很少得到父亲的关爱,因此她对现实中的父亲充满抱怨,对理想化的父亲又充满期待。
她小时候,哥哥在某种程度上被她当作理想化父亲的投射。当她结婚后,老公就成了父亲角色的投射,因此老公时而成为她抱怨的对象,时而又成为她期待的对象。当老公能够安慰她、宠爱她时,就会唤起她小时候被哥哥宠爱的回忆。因此,她会与老公产生相爱相杀的情感纠缠。
黄女士终于明白,为什么自己总是喜欢学生装和青春女孩式的衣服,满柜子都是短裙、牛仔裤、T恤衫,她和女儿走在一起像是姐妹俩。但是情绪冲动起来,她还没有女儿理智,很多次都是女儿反过来劝她,最终才息事宁人。
黄女士通过梳理原生家庭和自己角色定位,觉察到了自身的问题,并在我的引导下进行自我整合和情绪调整,也经常参加心灵成长沙龙,不断进行自我探索和完善。如今,黄女士从着装到举止已经成熟了很多,她和女儿、老公的关系也日益变得和谐、亲密了。
结语
黄女士无疑是诸多心智不成熟的“巨婴妈妈”的一个缩影,虽然很想做一位好妻子好母亲,但是当她走不出童年创伤的阴影时,只能停滞或固着在童年的角色里,而不能顺利进入妻子和母亲的角色。
她很容易把内心的痛苦或需求投射给别人,出现退行性的情绪化反应,这就会对亲密关系和亲子关系造成伤害。
童年未满足的心理需要,促使她上演各种“作”的戏码,弄得家里鸡飞狗跳,而她还感觉自己无比委屈。
橙子是“巨婴妈妈”制造出的“问题女儿”。因为黄女士把女儿作为自己的投射对象,当妈妈不能接纳童年时的自己时,也难以接纳女儿,感觉女儿到处都是问题和毛病。
幸运的是,黄女士能够在发现问题时及时求助,并能够在咨询中得到领悟和成长;更幸运的是,橙子是个自主性很强的孩子,她没有被妈妈的“角色混乱”弄得找不到自己,她能够很清楚地看到妈妈的问题,并且坚决果断地进行反抗。否则,她很有可能成为被妈妈同化的“牺牲品”,失去自我判断、独立个性和掌控人生的能力。
这里也要提醒家长们:要想让孩子健康成长,父母必须先自我成长。只有成熟、智慧的父母,才能够教出健康优秀的孩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