产后一个月内,宝宝容易出现的现象,新手妈妈在家里正确应对方法。
新手妈妈上路,第一次带娃,每天都有一箩筐的问题。尤其是宝宝刚出生的阶段,会有各种各样的问题,有些问题放在大人身上可能是不正常,所以新手妈妈会更担心,生怕影响了宝贝健康,搞不明白就总想带宝宝去医院。
其实,对于新生儿宝宝来说,有些“看似不正常”的现象,却是正常的,但日常生活中,想要避免就要做好护理和预防。
接下来就来说几个在产后一个月内,宝宝容易出现的现象,并且教新手妈妈如何在家里正确应对。
第一种现象:宝宝打嗝
宝宝出生后,妈妈们发现了一个问题:宝贝特别爱打嗝。
吃奶后打嗝、受凉时打嗝、哭闹后打嗝……有时一天打嗝好几次,作为新手妈妈,不免会担心,宝宝是不是生病了,要不要去医院?
其实,这是正常的现象。
之所以爱打嗝,主要和“新生儿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”有关系,再就是外界的诱因,比如下面这些。
喂奶姿势不正确:吃母乳的宝宝,妈妈喂奶姿势不正确;喝配方奶的宝宝,冲奶、喂奶方式不对,都让宝宝吃进去太多空气。
喂养不当:奶太凉时容易让胃黏膜受到冷刺激,引起膈肌痉挛而打嗝;而吃得太快、哭着吃奶等,容易让宝宝吃奶同时吃进去过多空气而打嗝。
腹部着凉:如果宝宝穿盖太少,让小肚子受凉,膈肌也会有影响,容易打嗝。
那么,当宝宝打嗝时,怎么做才正确呢?
如果是吃奶时,宝宝出现打嗝,要先暂停喂奶,把宝宝轻轻竖着抱起来,用手掌轻轻拍背,或轻触宝宝的足底也有助缓解膈肌痉挛。
如果不是吃奶时出现打嗝,可以把宝宝抱起来,轻拍背部,或者让宝宝在大人身上趴一会儿。
另外,前面说到的诱因,平时要注意避免,有助减少宝宝打嗝的出现。
京妈提醒:如果是特别频繁地打嗝、自行护理后仍不管用,就要多留意了,必要时要带宝宝去医院。
第二现象:宝宝吐奶
除了打嗝,小宝宝有时还会吐奶,有的宝宝甚至吐奶比较严重。
这也是正常的现象,不同宝宝,吐奶的程度不同、持续时长也不一样,但大多是正常的生理性吐奶。
宝宝出现吐奶也是和新生儿胃肠发育不完全有关系。
如下图,新生儿宝宝的胃不同于成人,是水平状,并且上口松下口紧,这样就容易让宝宝吃进去的奶汁返流出来,尤其是吃多、吃快的时候。
不过,妈妈们常说的吐奶,可能是溢奶也可能是吐奶,这是两种不同的情况。
溢奶是吃进去的奶液从嘴角流出来,而吐奶有些比较“吓人”,是大口的呕吐出来,甚至是喷射状,或是从鼻子里喷出来。
新手妈妈除了要会区分,也要学会 正确应对,要防止呛奶发生危险。
为了减少吐奶,平时可以这样做:
喂奶时不要让宝宝吃得太多、太快,吃太快容易吃进去过多空气而吐奶,吃太多也容易“溢出来”。可以尝试多喂几次,每次不要吃太多。
不要给宝宝喝凉奶,不管是挤出来的母乳还是冲泡好的配方奶,都不要喝的太凉,不然也容易导致宝宝吐奶。
每次吃奶后拍嗝,把吃进去的空气通过打嗝的方式排出来,对预防吐奶也有帮助。
第三种现象:总是一惊一乍
刚出生不久的宝宝,有时睡觉会出现“像被吓一跳”的表现,这是新生儿正常现象,是一种原始反射,叫“惊跳反射”,又叫“拥抱反射”。
这是由于小宝宝 神经系统发育不成熟 而出现的反射,一般到宝宝3-4个月会自动消失;如果这种情况出现的特别频繁或是4个月后仍不消失,最好带宝宝去看看医生。
家里有些老人讲迷信,可能会说宝宝是被惊吓到了,或是丢魂了等等,甚至还用些迷信方法来应对。
其实,这种现象不用处理,如果觉得宝宝总因为惊跳反射而睡不踏实,可以试试这样做:
给宝宝裹襁褓,或是把小被子的被角稍微掖紧一点,还可以买个新生儿防惊跳睡袋,穿着睡觉。
宝宝睡觉的环境尽量保持安静,避免有噪音、光线太刺眼、味道重等,减少刺激。
当发现宝宝在睡觉中出现惊跳反射时,可以轻拍宝宝,过一会儿就又睡踏实了。
第一次当妈妈,第一次养娃,几乎每天都会有各种育儿难题,那可以提前多学习些育儿知识,或边带娃边学习,这样就可以减少掉坑,让宝贝不遭罪。
前面的几种情况,你家宝宝有没有出现过,你当时是怎么应对的呢?也欢迎来和新手家长们分享你的育儿经验呀。